听书《欲望的博弈》昧、白日梦的故事- 20220812

小林3年前 (2022-08-12)读书480

今天听了一本书,一本可以大概率可以改变我咬指甲习惯的书,咬指甲习惯差不多快30年了。

每次思考的时候,潜意识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咬指甲。


其实这本书作者就是论证了,靠正念,靠自觉力就可以戒烟,而且是做了很详细的科学实验。

最近我用差不多2周听完了论语,也在读《空谷幽兰》,了解一点点中国隐士的故事

越发感觉,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远比我们知道的多,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

对未知事物应该常怀敬畏之心。


昧,矇昧,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日常,按照惯性在生活,吃饭、睡觉、工作。

昧,就是从众,从众就会合群,合群就没有风险,因为在原始社会,我们作为个体必须合群,如果不合群,就会被抛弃,甚至被吃掉

有路怒症也是这个原因,被别车了,就一定要别回去,或者骂回去,被欺负就一定要反抗,不然就会显示自己好欺负,别人也会欺负自己,最终被抛弃,甚至被吃掉。


白日梦,做梦真的很好,带来体验很好,幻想过程中就会很满足。

白日梦就是白天做梦,就是醒着状态下分神,幻想那些美好的事物,不知道这是不是哺乳动物特有的能力,

幻想给人带来的喜悦和感受和真实得到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幻想结束后,现实世界依然如初,且时间也浪费了。

我们刷抖音,看豪车,看大别墅,看美食,看尽世间风华,就会感觉自己也拥有了,比如我看邓刚钓鱼,就好像自己也钓到了,中年男人的娱乐偶像。

刷微博,刷朋友圈,指点江山,做键盘侠,都是一样的。找存在感,找正义,找合群,找归属感。


唯独没有找自我,没有独立思考,没有觉知。

正念是什么,正念是无判断的觉知,单纯的感受自己的想法,不做判断,静静观察。


我是谁,我是我的观察者。

肉体的我,在佛家讲,只是一副臭皮囊,终究会丢弃。

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我们就是在向死而生,就已经开始倒计时,只是我们没有意识,以为跟我们没关系。

因为我们的昧,我们做的白日梦,我们以为我们知道,我们以为我们懂,其实不懂,甚至都不懂的需要学。

学习可以明,可以智,可以慧,读书就是汲取前人经验,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如果没有书,我们现在大概率还是原始人。

如果不读书,我们会永远在一个黑暗的地下世界,且还乐在其中,感受不到黑暗。

如果人们都不读书,社会进展就会慢下来


别人可以的,你也可以,区别只有你信不信,做不做。

相关文章

《从0到1》读后感

《从0到1》读后感

今天分享我读了两遍的一本书,也是目前业内很火的一本书《从0到1》。分享我很感触很深的几句话(非原话);如果你的产品需要广告或者营销人员去推销,那就说明你的产品还不够好(爆发式增长都是专注产品);每个成...

史玉柱《享说》分享话题小结(附原文视频)

1.创业初期聚焦,聚焦,再聚焦;2.一个人,一个时间点,只做一件事;3.广告的本质就是告知用户,你的产品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和帮助;4.产品(脑白金)从科学角度,体验角度,营销角度做到最好;5.试销市...

庞升东《享说》分享话题小结(附优酷视频)

清醒的认识自己,总结自己。团队中一定有一个强有力的推动者。独立思考时间越长,吸收的越多。尽可能提升"信息占有量",了解外面信息。跟牛人交流,跟牛人做朋友。多看书,看视频,时刻学习。...

蔡文胜近期分享实录(转)

蔡文胜近期分享实录(转)

        以下为隆领投资创始人蔡文胜现场分享实录:  创业成功的五个阶段  我觉得创业的范畴是可以扩散的,今天大部分人谈的创业就是做公司、做互联网赚钱。其实创业是创...

古典老师《跃迁》读后感

古典老师《跃迁》读后感

其实拿到这本书很久了大概有半年之久这本是巴比送给旭哥的还是一本签名版用了大概一周时间读完了再一次感受良多虽然书中很多理论自己也在实践通过这次阅读感觉自己的认知又提高了读书真的可以使人进步我感觉我读一本...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推荐指数:五颗星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推荐指数:五颗星

用两个月陆陆续续读完了《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强烈建议任何一个 leader 角色都要阅读一下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leader 的产出就是全部下属产出之和」不在乎 leader 做了什么,而是整个...

《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及 2020 目标

《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及 2020 目标

昨天在京东买了一本李笑来新书《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今天元旦休息,晚上拿起来用了 3 个多小时读完了先说结论:全书核心就两个字:定投(可以自己网上看免费版,或购买纸质版)我学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明...

稻盛和夫《干法》 - 20200210

稻盛和夫《干法》 - 20200210

这几天已经开始在思考写作方向了,如何成体系输出内容,要输出就必须得有输入,不然我也会被「掏空」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于是我开始了读书,在家翻了之前历史书箱,拿出了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本书又一次给了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