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力原则:打破惯性、不添麻烦、活在当下

小林3年前 (2022-10-26)日记791

1499186323984513807.png

打破惯性

从最早开始思考和倡导「独立思考」到后来在字节学习的 Day1,我想清楚了,底层都是「打破惯性」

我们人活着,大脑的原动力不是为了让我们更好,而只是为了生存。

大脑默认状态都是关闭的,不思考不消耗能量。

一切都循规蹈矩,按随大流的方式做,

可以减少错误,可以不犯错,可以活着。

这是大脑的机制。

但我们做为一个独立的人,来这个世界上走一次,人生就这么几十年。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自认与众不同,想做出改变,做出成绩,想被认可。

但可能就是没意志或没觉醒,以至于一直在随大流。


想到了「正念」,想到了「阿弥陀佛」,想到了「嘛尼哄」其实都在教我们打破惯性,觉知当下,活在当下。

过去不可忆,未来不可期,当下才是真。

每时每刻,都应该觉知外物,觉察内心,从新选择。

小到复盘今天重新过一次,你会怎么过?

大到复盘人生,重新来一次,你会怎么来?


不添麻烦


我一直明白,没人喜欢干活,没人喜欢吃苦,没人喜欢吃亏。

我也不喜欢,但总是要有人做的,只是正常情况下,我顺手就都做了。

比如接待完访客,我会顺手把茶杯收到洗漱池,午餐吃完,餐盒顺手放到垃圾桶。

从小我就是属于愿意用主动干活,帮忙收拾家务等来换得父母的认可和表扬。

随着年龄增长,这些习惯我始终保留,只是认知慢慢发生了变化。

其实我一直是「不忍心」。

父母已经很辛苦了,再做很多家务。

保洁员很辛苦了,再来会议室收走茶杯,

虽然这些都是他们的义务或者工作的一部分。

我的不「忍心」是从自己出发,是「推己及人」

我做父母,我也希望的孩子可以帮我做点家务

如果我是保洁员,我也希望客人可以顺手把茶杯带走

既然我希望,那我知道,对方也希望,那我就顺手做了。

慢慢认知又发生了变化,也是从读书中学到的,其实助人为乐,不是贪求回报。

在助人的瞬间就完成了回报,别人给了我一次做好人的机会,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回报了。

论语讲的「求仁得仁,又何怨」,自己想当一个好人,就真做了一个好人,有什么怨恨的呢?

我想到了地藏王菩萨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因为有为别人入地狱的心,所以成了菩萨。

这个世界其实就是反着来。

我自己一路走来,总是愿意多付出,愿意吃亏,愿意帮助更多人,愿意不在乎自己利益,以至于今天我比我同龄人「混」的好一些。

想得到更多,就需要付出更多,想得到什么,底层逻辑是需要配得上它。

之所以你还没有,是你还没「配得上」。

不要着急,活在当下,认真生活,努力付出,终归你也会有的。



活在当下

20231227新增:

详细见:https://guoxiaoli.com/post/531.html

相关文章

20200203 开始远程办公了

再长的假期都有结束的时候,今天正式开始上班了大概率整个 2 月份都会在家办公,在家办公,单日的工作时间会更长好处是自由和节省通行时间,可以更多的陪家人,不过再长的「假期」也会结束今天 A 股一片绿,就...

成功的经验让人进步 -20200205

Hi,大家好~ 今天想聊聊成功的经验先抛出两个问题:1,你是不是感觉成功人士说的话都是鸡汤?2,是因为有钱,所以思维方式不一样,还是因为思维方式不一样,所以才有钱?分享三个小案例1,我哥在村...

远程办公效率高吗 - 20200206

今天是在家办公的第四天,我个人感觉工作效率是比在公司要高的,计划的的工作在当天都可以完成当然这背后确实是很忙,单日工作时长一点也不少简单说说我远程办公的一天早上第一个会是 09:45 分,小部门的早上...

陪伴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 20200213

陪伴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 20200213

今天周四,明天周五,后天周六。周六,是返京的日子这是近十年来春节在家住的最长的一次,我已经喜欢上家里的感觉了出门就是院子,孩子饭后玩耍的地方,天气好时午饭直接院子吃一家人基本不出门,各种做吃的,今天中...

计划赶不上变化 - 20200214

早早就计划2月15日返京,选择这天,是个周六,不用上班,可以安心开车今天特斯拉电都充满了,还储备了一后备箱的吃货,中午还跟小区工作人员确认返程的注意事项和流程进小区门口登记签到,然后回家后两周别出门等...

爸爸回来接我,我也要去北京 - 20200218

晚上吃饭的时候,给宇哲发视频,宇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回来接我,我也要去北京丽娇这时也从厨房过来了,他看到妈妈后也是这一句,妈妈回来接我,我要去北京丽娇安抚了一下,在家乖乖听话,过几天妈妈回家接你。他...

一鸣才是一哥 - 20200227

晚上吃饭时,我跟丽娇说,一鸣捐了一个亿,丽娇说,一鸣有钱当你看到这样的新闻,你可能也会觉得是因为他有钱往往我们关注的是结果,而忽略了动机,看到的是一鸣有钱,所以捐了一个亿但我不觉得是因为他有钱,或者说...

聊聊对产品的认知 - 20200301

做产品和做生意是有区别的,做生意收入是线性,且受行情影响较大辛辛苦苦好几年,有赔有赚,最后往往剩不下什么钱其实我们普通人上班打工就是在做生意,只不过风险小一点,基本不会赔钱每年收入会递增一点点,开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