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稻盛和夫《敬天爱人之从零开始的挑战》-20211009

小林4年前 (2021-10-09)读书1143

敬天爱人.jpg

两天时间,读完了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从零开始的挑战》。

和他之前的《干法》《活法》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只不过更多讲述了他从零到一的过程。

定期读一读的书,挺好的,就像逢年过节回家,听家里老人讲述他的人生故事一样,我们应该常回家看看,也应该常读读稻盛和夫的书。

他的人生哲学,经营哲学,都没有太多理论,没有大道理,因为他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人。

他的哲学本质是找到了原点,然后贯彻执行,他的哲学中,是无我的,本质就一句话:作为人,何为正确

不是自己利益最大化,不是公司利益最大化,而遵循的是当遇到选择的时候,一个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这一点,跟心里学上说的,我是谁,我是我的观察者,我只是在观察我而已,我并不是我。

当遇到选择的时候,看着他做选择就好,一个正常,应该的的选择是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这样的人,就很少会纠结的时候,之所以纠结,大概率就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不想选正确的选择。

说真的,我一路走来,好像纠结真的挺少的,可能是我运气好。


晚上丽娇的朋友知道我又开始创业了,说了一句,真大胆,还敢创业。

我真的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大胆问题,创业风险问题。

如果拿投资来举例,投资的本质是赚钱,如果没信心做到赚钱,那就不要下手,当然做投资的基本原则是,不亏钱

大部人不明白的是,上班本质上也是一种创业,只不过是给老板打工,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所以创业的本质不是在公司里打工,还是在外面独立创业,不在乎形式,而在乎心态。


稻盛和夫在书中也说了一个例子,一般情况下外科医生不给自己家人做手术,飞机的的检查员喜欢做别人的飞机。为什么会这样?本质是因为这些人不够自信。对别人更放心。类别到投资自己和投资外在(比如房子),我想大部分人都是选择了投资房子。

稻盛和夫说如果他是外科医生,他会亲自给家人做手术。

一直以来,我都是选择投资自己,始终是在投资自己,我在为自己成长负责。

我始终是在创业,只不过有时候在里面,有时候在外面。


这几天还在思考,回馈社会的事,之前就思考过,之前也想过过,每年会捐自己收益的10%(读《塔木德》的一些收获),这件事一定会执行,会落地。

而且我相信我可以实现人生目标,无论财务上,还是对社会价值上。

我也一定会把财富回馈社会。

毕竟财富本身就不属于我,只是社会暂时放到我这里。


做不到之前,人轻言微,好像就是吹牛逼,也无法证明。

自己知道就好,然后默默努力,实现后也无需证明。


多读书,读好书,然后保持初心,付出不亚于任何人努力,干就完了!


相关文章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时间很快,9月份的第二周过去了,原计划周日来公司加班一天,整理一下报表,工作数据统计报表。但因为媳妇刚回来,希望我可以在家做,多陪陪她,我就没来公司,在家也没做,陪她看了电影,一起做午饭,下午她睡觉了...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读后感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读后感

之前读过书,就不纪录了,从现在起,我会纪录我度过的每一本书;2015年3月18日读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感谢@王鹏同学的推荐,虽然很多所谓的思维我们做互联网的都知道,但这本书还是很值...

非BAT、非海归的创业团队怎么不花钱做PR?

 2011年5月初,我们团队决定做一款基于浏览器的作图工具,让一些专业作图人士可以摆脱传统软件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在线制作流程图、UML图、网站原型设计、组织结构图,思维导图等等。 ...

蔡文胜近期分享实录(转)

蔡文胜近期分享实录(转)

        以下为隆领投资创始人蔡文胜现场分享实录:  创业成功的五个阶段  我觉得创业的范畴是可以扩散的,今天大部分人谈的创业就是做公司、做互联网赚钱。其实创业是创...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

最简单的时间管理就是每天早上起来确定一下今天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么,然后执行。本书作者张永锡老师,传递的更高深,把任务分解,然后通过番茄土豆工作法去执行,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做到劳逸结合。实现工作...

万维钢《高手》推荐指数:三颗星

万维钢《高手》推荐指数:三颗星

这是一本万维钢《精英日课》的文字版,类似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一样的形式2018年,我学习过一段时间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每天一篇,整体收获还是比较大的,即使到现在我偶尔也会打开得到重复...

稻盛和夫《干法》 - 20200210

稻盛和夫《干法》 - 20200210

这几天已经开始在思考写作方向了,如何成体系输出内容,要输出就必须得有输入,不然我也会被「掏空」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于是我开始了读书,在家翻了之前历史书箱,拿出了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本书又一次给了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