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 VS 做好了 - 20220519
这是一篇字节内部信,来自张一鸣 2015 年写的文章。我非常非常认可,也经常给团队讲,今天也分享下~
对一份工作我们经常回答做了,或者做完了。但是每一个回答,代表的含义并不相同,很多时候是“做了”,并不是“做好了”。
这个功能我开发完了 ---- 但是没有跟进到测试并上线;
Bug 修改已经上线了 ---- 但只改了一处还有许多类似 bug ;
新的设计已经上线了 ---- 但却没观察线上对比效果,没有跟进用户反馈;
员工需要的物品买了 ---- 只是没人知道使用,如何获取;
关于 xxx 邮件我已经发了 ---- 发了并不保证大部分人看明白了;重要问题并没有再确认关键人已经收到了。
内部工具已经开发好了 ---- 但没有推行起来被同事用起来,比如说明不清晰;
候选人已经沟通了---- 只是打了个电话简单问了下,并没有深入沟通;
发了内测通知 ---- 但是没有真正让内部用户用起来,或者没有后续收集到内部反馈,也就是没有发挥内测作用。
行百里而半九十,甚至很多情况下做了,虽然花了 90%的时间,效果接近于 0 ,其实是浪费人生。
比如一个功能开发:那就应该是该功能如预期的被用户使用了,统计后台上看到效果了;
比如添加一个办公设施,就是该设施被使用了,给同事带来便利了! ;
比如写了一个总结文档或者通知文档,则是该文档让需要阅读的人看到了,看懂了,对阅读者产生了帮助。
好理解、有说明,不需要每次再依赖你,容易很多人用起来了---- 比如上线工具或者模块,应该在页面 上有清晰的说明如何使用,而不是每次都要找到作者请教或者帮忙;
稳定、可信赖,不是一个反复需要fix,给自己和他人制造负担的工作---- 比如发现一个容易犯错的 bug,不仅解决了该bug,还增加了单元测试避免再出现;
有反馈有数据,能够根据反馈继续改进,能够量化效果---- 比如内部工具上线了,应该关注使用的 DAU,询问没有用起来的同事有什么问题,提高它的使用率发挥它的作用;
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成为其它工作的基础和示范---- 比如同事开会反馈会议室的水笔没水了,不仅更 换了水笔,还写了提示:请将没有水的笔随手丢进垃圾桶,并建立了更换机制;比如发现一个AB测 试验证了产品设计,那么把这个测试方法做成工具并给好说明,供其它同事之后每次类似设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