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经验是反常识的
今天团队在设计一个产品的邀请机制,设计的有点复杂,比如,邀请100人送1年会员,我感觉是不对的,就查询了下芦笋邀请超过100人的用户占比,发现非常非常低,万分之一。
同学说邀请50人的,比例很高,因为50人就可以兑换1年,还说有人在外面卖芦笋年卡,刷量的形式卖,结果也查询了数据,也非常低,万分之三。
做邀请活动,一定是会有人利用机制去刷量的,但不能因为担心有人刷量,就把规则门槛设置的很高,这样确实可以减少刷量,但这样正常用户也就不参与了。
用户不参与,不玩了,那做邀请机制也就失去意义了。
邀请机制本质就是给不想付费,且又想用你的用户一个理由,继续使用你的产品,让他们通过帮你干活,然后获得高级版。
规则应该越简单越好,当然也恰恰是因为是「他们帮干活,然后奖励会员」所以要设置梯度奖励。
设置梯度奖励,用户才会直接完成最低门槛,比如3个,或者5个,集中时间完成邀请任务。
当然梯度也要设置,越往后,奖励越大,因为这样可以让用户看到邀请越多,性价比越高,用户可以邀请5个,那他就是可以邀请10个,反正就是一次性的工作量。
这个道理必须明白。
说下幕布当时的设计,
邀请3个人,可以兑换1月
邀请9个人,可以兑换1年
邀请19个人,可以兑换3年
当用户参与活动时候,他很容易完成邀请3个人,这个时候如果他着急,他就可以兑换一个月,就去使用了。
但是如果他不是那么紧急,或者往下看一下,他会看到,邀请9个人就可以兑换1年,意味着只需要再邀请6个人,多付出2倍的努力,就可以得到12倍的回报,那他大概率会继续邀请,毕竟人们都厌恶损失。
当用户在群里,在朋友圈等分享邀请链接,他大概率就会邀请到10个,11个,12个等大于9个人,这个时候,他会看到,如果我邀请到19个人,我就可以兑换3年,那我三年内使用这个产品都不用花钱了,何况前面已经是大于9个人了,再稍微努力一下下,就很有可能达到。那么用户就会继续邀请下去,直到邀请够19个人,最后大概率是20多人,用户开心的兑换了3年。
就是这么一个心理过程,其实真的很简单,但是我们芦笋最早也不是这样,23年改了一次还不是这样,24年需要改回来,改成这样。成功的经验要复用,不要创新。
其实成功的经验我们要复用,但这样的设计感觉是反常识的,第一感觉说那是不是会直接影响营收,用户是不都去邀请了,或者用户是不是都去刷量了。
这样的想法,真的,真的是多虑了。你的产品何德何能让用户去刷量。如果真有人刷量,卖你的会员,你第一时间应该高兴,因为你真的有价值了,用户卖你的会员可以赚到钱了。
10月初,我们尝试在一款产品上尝试幕布这样的方式了,已经初见成效了,这是对的
今天是讨论的第二个小产品也,今天的结论也是要遵从这个原则来设计邀请机制,也注定会成功。
24年,芦笋录屏的邀请机制也要改成这样。看吧,这样成功过的我,也同样会犯这样的错误。
创业也是这样,创业绝大部分是要失败的,既是是连续创业者,创业的过程就是要避免失败,尽量把所有事都做对。
创业绝大部分要失败,创业过程就是要避免失败。